学习方法汇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上世纪抗日培训班主要包括以下类型,涵盖军统特工、青年干部和游击战士等不同培养方向:
一、军统特训班
临澧特训班
成立于1938年,是军统最大综合性特训班,学员达1100多人,主要学习战斗、爆破、侦察等技能。
黔阳特训班
学员900多人,侧重军事技能与情报工作。
息烽训练班
办理八期,每期500-1000人,内容涵盖军事理论、游击战术等。
兰州训练班
办理五期,学员7000多人,是军统规模最大的训练机构。
青浦特训班
400人左右,专门培养敌占区地下武装力量。
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
采用美式训练体系,培训特工人员。
渝训班
设立财政部查缉、货运、监察等专项训练班,学员2000余人。
二、青年干部与学生训练班
安吴青训班
位于陕西泾阳,1937年创办,1940年迁延安,培养1.2万学员,涵盖军事、政治、生产自救等课程。
衡水县抗日师资训练班
1939年秋创办,首期30多人,后扩大为师范班和高小班,培养基层青年干部。
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
1938年由国共合作创办,培养3000多名游击战骨干,被称为“摇篮”。
三、正规军校
八路军抗大(太行山分校)
1937年秋在晋东南建立,培养10多万军事政治干部,课程包括《论持久战》、游击战术等。
华北军政干部分校
1937年12月创办于晋城,培养爱国青年干部,后发展为抗大一分校。
四、其他特色训练机构
中美特种训练班渝训班
1944年设于重庆,学员2000余人,学习刑侦、审讯、驾驶等技能。
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
1938年由国共合作创办,培养3000多名游击骨干,课程涵盖游击战理论。
总结
这些培训班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既有军统系统的专业训练,也有党领导下的青年干部培养,以及国共合作的成果。例如安吴青训班和南岳训练班通过理论结合实践,为抗战输送了大量骨干;抗大等正规军校则奠定了持久战的战略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