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愿填报百科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高考志愿中的梯度主要包含两个层面: 院校梯度 和 专业梯度 。
院校梯度 :
定义:指在填报志愿时,按照录取可能性从高到低,将不同层次、不同类型的院校进行有序排列所形成的差距。
作用:通过设置院校梯度,考生可以合理地安排不同层次院校的志愿顺序,从而提高录取的可能性。
分类:通常将院校梯度分为三类,即“冲一冲”、“稳一稳”和“保一保”。“冲一冲”是指报考比当前录取水平稍高的院校,“稳一稳”是指报考与当前录取水平相当的院校,“保一保”是指报考比当前录取水平稍低的院校。
专业梯度 :
定义:针对同一院校内,考生依据各专业的热门程度、录取分数高低等因素,对所填报专业进行合理排序而产生的分数差距。
作用:通过设置专业梯度,考生可以确保所填报的专业中既有较热门、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,也有相对较冷、录取分数较低的专业,从而提高整体录取的稳妥性。
建议
合理设置院校梯度 :考生在填报志愿时,应参考拟报院校3-5年的录取平均分、平均位次和录取分数段,使所报院校之间录取分数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梯度,一般平行院校之间的分数梯度要控制在5-8分。
合理设置专业梯度 :考生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,同时考虑各专业的热门程度和录取分数,合理排序所填报的专业,避免所有专业都集中在高分段或低分段。
通过合理设置院校和专业梯度,考生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被录取的概率,避免因志愿设置不当而导致的滑档、进档退档或死档的风险。